006 一九九二年 湘西
校园里那一朵朵红艳艳的茶花,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迷人与漂亮。那一株株正添新绿的樟树,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那么生机与活力。足球场里一片迷人的绿意,篮球场上传来爽朗的笑语。
看着这一切,一种依恋的心情便悄然生长起来,一些往事便又历历在目起来。
记得我们刚到校本部时,很多长沙本地的学生见我们是湘西来的学生,便总是很好奇地问:你们那里的山民们还住在山上吗?
每当我听到这些问话时,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。是的,我们湘西这片土地,由于历史的原因,经济还不是很发达,乡亲们的生活条件也还不是很优越。但我们湘西人民在湘西这块土地上生活多年,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。
湘西地处山区,木材丰富,山民们一直来喜欢建造木房,木制结构居所十分普遍。木房为全木结构,木柱、木梁、木壁、木窗、木门、木地板,屋顶盖瓦。三柱四棋、四排三间的木结构穿斗式房屋,是湘西山区民居中使用最多的一种。
“小背篓,圆溜溜,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”,随着这首淳美质朴的民歌,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,湘西的吊脚楼也伴着甜美的歌声,深深映进了熟悉和不熟悉湘西的人们的脑海里。吊脚楼是湘西民居中颇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,土家、苗、汉等民族都有建吊脚楼的习俗,以土家山寨中最为常见。吊脚楼的形成,既有气候环境的因素,也有一定的历史成因。湘西雨水多,云雾多,空气潮湿,加之山中野兽、毒蛇出没,为适应山区环境,古时即有干阑式建筑。后逐渐演变而成吊脚楼。历史方面的原因,主要是在土司统治时代,开征“火坑税”,多一个火坑就要多交一份税。贫穷的山民难以承担这些额外负担,因此兄弟之间便很少分家,同居一屋,室不容住,只好就地挨着正屋搭建偏屋。山区平地很少,建房修屋,常选在溪边坎上,加盖“偏厦”,屋场地不够,只能悬空挑梁穿枋延伸,吊脚建屋而居。久而久之,传承至今,便成了现在的特色民居吊脚楼。
早期吊脚楼,柱大枋粗,与正屋成一字形。其构架是加长各层穿枋,托起往外伸出部分,柱子吊脚下去,楼面铺上木板,即成。这样的“楼阳台”,屋檐处理采用单檐悬挑、屋面反翘的结构,“飞檐”悬出正屋,造型舒展向上;用料讲究天然取材,弯梁和挑梁均不加工修饰,以天然生成为上等;基础采用木柱吊脚,建造简易,省工省料。整个吊楼悬空而建,离地较高,通风向阳,空气清新,干爽宜居。房屋布局,通常一户一栋,或避风,或向阳,或临溪谷,或傍山腰,随山就势,依地而建。放眼望去,山寨吊楼,错落有致,鳞次栉比,别有意趣。
近代以来的吊脚楼,既求坚实,又逐渐讲究工艺,重视装饰,且形式上也与早期吊脚楼有所不同。布局往往与正屋成90度直角;结构上,转角处常以三、四块挑枋交叉穿过两柱,托起翘檐;屋顶多为歇山顶,制作精致。屋架自成一组,因作厢房用,按“客不欺主”之俗,一般不高于正屋房脊。吊脚楼外设悬挑走廊,二面走廊俗称“转角楼”,三面走廊称“走马楼”。走廊栏杆雕“万字格”、“喜字格”、“亚字格”等,悬柱(也称“吊瓜”)或为八榜、六棱、四方形.或雕成绣球、会瓜状,涂彩漆,着五彩,山野气息十分浓郁。
吊脚楼内格局,上层多为闺房、卧室,书香人家作书斋;抑或为土家、苗族姑娘们织锦、绩麻、打花带的场所;或作晾晒衣被的阳台。底层一般不作正式房问,或为谷仓,或为柴房,或养牲畜。有的吊脚楼,干脆架在溪流之上,仅作夏夜纳凉之所,流泉汩汩,别具风情。
而“籽蹬屋”则是苗家民居的一大特色。湘西苗家房屋,前后出檐较大,堂屋门前有意留下一片空地,使堂屋门处两侧,檐柱与金柱之间,形成一个凹形“吞口”,大门退至金柱,左右两侧板壁装齐檐柱,从而大门地面与阶沿连成一片,呈凸字形,苗家人称之为“籽蹬屋”。探其源流,因苗乡山多田少,盛产油桐,秋收桐籽后,剥出的桐籽堆放檐下,阶沿狭窄,损失不少。相传,鲁班路过此地,见此情景,告诉苗民说:“你们不妨把大门往内退一截,好留块空地堆放桐籽。”世代相传,便形成了苗家特有的“籽蹬屋”。这种房屋苗民很是喜爱,农忙时收工回来,将犁耙、斗篷、蓑衣等往“籽蹬屋”两壁一挂,泥草都不带进室内(苗家人最忌讳带青草进屋);秋后剥下桐籽时,空坪又是堆放桐籽的好地方,进门出门,踩踏桐籽,霉灰尽落,桐籽溜光,“籽蹬”因此而得名。
我们湘西的土家族、苗族人有一个共同的饮食习俗,那就是好饮酒和喜酸辣。
湘西土家族、苗族生性粗犷、豪放、热烈。酒,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日常饮料。土家苗寨家家户户多有自己酿酒的习惯,酿制的多为甜酒、白酒。白酒中以苗家的包谷烧、土家的高梁烧最好喝。湘西土家苗民夏天用凉水冲甜酒当水喝,生津解渴;冬天把甜酒加水煮开泡糖馓和阴米再加蜂蜜当茶饮,充饥暖身。平日劳动归来,没有下酒菜也要喝一两碗包谷烧或高粱烧解乏。家中来了客人,甜酒、白酒亦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。每逢年、节,接亲嫁女,红白喜事或重大祭祀活动,酒的作用便更显得重要了。
酸辣是土家苗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两味。对他们来说,没有酸辣,吃龙肉都没有味。有“辣椒当盐,酸菜当饭”之说。故而,在土寨苗乡,家家种有辣椒地,户户备有酸菜坛。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,其酸食可分为三大类:蔬菜酸、肉食酸、粮食酸。蔬菜酸是酸食中的主体,随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各具其名,如:酸白菜、萝卜酸、辣椒酸、豆荚酸、野葫葱酸、大蔸菜酸、蓖头酸、青菜酸、茄子酸等等。肉食酸顾名思义,是以动物、家禽或水产的肉为原料的酸食,譬如酸猪肉、酸牛肉、酸麂子肉、酸鸡肉、酸鸭肉、酸鱼等,而酸鱼最有名气。粮食酸主要以包谷和糯米为原料,碾磨成粉拌辣椒粉腌制而成,有包谷酸、糯米酸等。
日常菜肴方面,春天吃新鲜舳笋炒肉、凉拌山笋、椿木尖、蕨菜(一种野蕨的嫩苔)炒腊肉、野葱炒蛋、鸭脚板(一种野菜)、桃花虫等;夏天有莴笋炒黄鳝、泥鳅钻豆腐、麻辣小山羊;秋天有油炸蜂蛹、油酥野鸡、罐罐菌炒肉、枞菌炖豆腐、板栗炖土鸡、野木耳炖土鸡;冬天有血粑鸭火锅、全牛火锅、腊猪脚火锅、野猪肉火锅等。
另外,我们土家族婚俗中的哭嫁最为引人注目。哭嫁,顾名思义,即土家姑娘在婚嫁之前必与母姨、姑嫂、姐妹一起抱头痛哭。且要边哭边唱,以此表达亲人间的骨肉深情、离别痛楚,表达婚后身居他乡的顾虑与惧怕,表达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和愤慨。
一旦结婚的日子商定后,一般在婚前十天、半月即开始哭嫁,短的三五天,长的要哭一个多月。
每天夜幕降临,平日相好的姐妹以及新娘的女性亲戚,便在新娘的闺房中或堂屋的火塘边围坐在新娘四周,以手帕掩面,陪着新娘失声痛哭,倾诉衷肠。个个情真意切,声泪俱下,感人肺腑。哭嫁的形式有一人单哭、二人对哭、众人合哭。哭嫁使用的语言现在大多为汉语,少数土家语保留得较完整的村寨,仍用土家语哭嫁,其声调、韵味便格外奇妙。
哭嫁的内容十分广泛,都离不开一个哭字,哭爹娘、哭祖宗、哭姐妹、女哭娘、娘哭女、姐哭妹、妹哭姐、妹哭嫂、嫂哭妹、哭媒人、哭苦情、哭出门、哭上轿等等。譬如哭爹娘:下贱的日子快到了,后园的野猫在叫了,享福的日子快到了,受罪的日子快到了,我的爹,我的娘啊!你们的女儿哩,是羽毛没有长成的小鸟儿,笼在你们的衣袖里,叫我离娘哪里飞?你们的女儿哩,是眼睛没开的小蛇儿,盘在你们的骼膝上,叫我离娘哪里走?
据说,土家族姑娘长到十一二岁,就开始学哭嫁。因为,出嫁时,新娘的《哭嫁歌》唱的多与少、好与坏,是乡亲们评价她聪与愚的一个重要标准,也是她日后在婆家分量轻与重的关键一举。
哭到接亲的那一天,男方接亲的队伍打着溜子、吹着唢呐、抬着花轿来了,女方赶紧抬一张大方桌挡在大门口,请事先安排好的内管先生与接亲的礼官对歌、盘歌。礼官胜出后,交出三茶六礼,方能进屋。俗称拦门礼。堂屋里,接亲的人还没歇气,突然涌出一群盛装的姑娘,用黑锅烟抹得接亲的后生们一脸漆黑。后生们哪会示弱,反过来用这种奇特的“打发”追得姑娘们四处逃窜。新娘子好不容易止住哭泣,头搭“蒙帕”坐上花轿。听着喜庆的乐声,她轻轻地闭上眼睛,她想好好地休息一下。她知道,土家接亲闹新房是三天三夜不分大小的。
而苗家婚恋,奇特而谐趣,充满浪漫情调。
苗族青年男女大多是利用喜庆节假之日或赶场的机会相识、择偶,即俗称的会姑娘和赶边边场。苗族后生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,便会通过讨要糖果、野葱或手帕、腰带等实物的形式向这位姑娘表示爱意。而姑娘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东西送人的,必须通过多次的相会、交谈、对歌加深相互的了解和感情,待到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之时,方赠物定情。此后,经过求婚、吃放口酒、过礼、讨红庚等婚俗程序,终迎来了嫁娶的大喜日子。
娶亲的前一天,男方必须派一支由接亲娘和挑抬嫁妆的汉子组成的接亲队伍,带着灯盏、火把、挑着酒肉大米赶到女方家,给女方送迎亲酒。当晚,女方家便把亲朋好友及族人请至家中与男方客人一起喝酒、唱歌,通宵达旦,待吉时一到,新娘及女方家的送亲队伍,便在“发亲”的鞭炮声中离开娘家,随男方接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地嫁到男方家。
新娘第一次进入男方家,必须从一只新竹筛上踩过,以筛净一路的风尘和邪气。
这时,男方家的火塘里烧着旺火,熊熊火焰昭示着新婚夫妇的日子红红火火、吉祥兴旺。
新娘进屋后,与新郎并肩坐在堂屋正中的凳椅上,不能移动,否则,便意味着新娘在男方家的日子过不安稳。
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的安排下,喝同心酒,吃同心肉。主婚人的一曲合事歌,是对新人最真挚、最美好的祝福,祝福新郎新娘白头偕老、永远幸福。
新郎的兄弟们来了,新娘的姐妹们来了,来向新郎新娘讨喜酒喝。
他们说着祝福的话,唱着吉祥的歌,喝着喜庆的酒,用目光寻觅自己意中的人儿,憧憬着把新郎新娘的今天定格成自己的明天。
一家有喜,全寨同庆。新婚之夜,是苗寨的不眠之夜。全寨的乡亲都要来新郎家庆贺、欢聚。乡亲们以女方送亲陪嫁的人为主客,热情地向他们敬酒、同他们对歌。高潮之中,寨子里的姑娘后生,便会用锅烟粉出其不意地把客人抹得满脸花黑,客人亦可以其人之道,反治其人之身。一时间,于惊呼欢笑声中,人人都成了黑花脸。这便是苗家婚俗中的一大奇景——“打发”。据说,脸上的黑被抹得越多,将越兴旺吉祥。
这天晚上,新郎新娘是不能同房的。新郎要招待客人和亲朋友好,新娘要陪伴送亲来的姐妹。三天之后,新郎陪新娘去娘家回门,待重回新郎家之时,一对新人的蜜月才真真实实的开始了。